《長長的回家路》讀后感500字:
《長長的回家路》就是這樣一個教我們如何去應對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位四代同堂的老人,在漁船上休閑的時候,不慎撞了頭,這一撞像是打開了他的記憶閘門,他開始以常去的廣場為圓點,一次又一次地回憶起那些過去的事情。他和孫子之間的小秘密,和愛人之間的小情話,和兒子之間的小矛盾。錯綜復雜,交織在一起,凝聚成了一條漫長的回家旅途,他依靠這些記憶找尋回家的方向。
但如同衰老的人總是忘卻自己的記憶一樣,老人每一次回憶都變得越來越困難,他感覺到廣場在縮小,他的大腦在縮小,能記起來的事越來越少,越來越遙遠,回家的路變得越來越模糊,越來越難以分辨。于是他緊緊握著孫子的手,握著記憶里的愛人,期望他們能夠不那么快地消失。
直到最后,他開始記不起自己的孫子,要依靠孫子一次次地提醒他,告訴他,他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他的人生回到了原點,像從未經歷過人生一樣。
這原本應該是一個讓人恐懼的故事,如果我們活了一輩子,到最后卻都回到了原點,一絲不掛地來,一塵不帶的去。但在這本書里,這種恐懼卻化為了一種濃濃的溫情,只是隱約帶著淡淡的憂傷,因為在我們迷路的時候,總有一個像諾亞一樣可愛的小朋友,會牽著我們的手,指引給我們回家的方向。這像是一場心靈的回歸,一場借助親情而完成的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