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讀后感心得體會800字:
“老師,他打我。”“老師,他畫我的書。”“老師,他插隊。”“你再這樣,我就告老師了。”……班里每天都要上演同樣的戲碼。一開始的我,肯定是很有耐心地聽他們講述事情經(jīng)過,幫助他們分清楚到底是誰的過錯,誰應道歉。久而久之,便不太耐煩了,我告訴孩子們:“你們先自己解決,解決不了了再來找我”。大部分孩子沒再來找我了,我便不再過問,心里覺得這一招確實好用。
閱讀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后,我開始深思:孩子們真的會自己解決這些問題嗎?我想答案應該是不會,如果孩子會正確解決這些問題,那班級里出現(xiàn)的糾紛應該會減少。
那如何培養(yǎng)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書中提供了這樣的步驟:首先雙方先得冷靜下,再以尊重的方式把問題談開,然后達成一個雙方同意的解決方法,實在解決不了了再尋求幫助。對于這個解決方案,我還是比較認同的。當雙方產(chǎn)生矛盾時,大家的情緒會比較激動,冷靜下來了,確實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也是很重要。比如在一件小小的畫書事件中,當孩子提出:“我很愛護我的書。可你卻把我的書畫成這樣,這讓我感到很傷心。”我想畫書的孩子聽完,一定會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另外,書中還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解決問題的工具:選擇輪。孩子可以從自制的選擇輪上選擇愿意嘗試的解決方法,也可以給選擇輪加一個旋轉指針,通過轉動指針來決定解決方法。讀后感·如果解決方法無效,他們可以挑選解決方法,也可以繼續(xù)旋轉指針,直到指針停在一個他們喜歡的解決方案上。
孩子可以從自制的選擇輪上選擇愿意嘗試的解決方法,也可以給選擇輪加一個旋轉指針,通過轉動指針來決定解決方法。如果解決方法無效,他們可以挑選解決方法,也可以繼續(xù)旋轉指針,直到指針停在一個他們喜歡的解決方案上。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幫學生解決問題,不如教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作者:項莎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