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神經漫游者》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6/16 ![]() |
|||||
《神經漫游者》讀后感1000字: 昨天下午和晚上我讀完了吉布森的《神經漫游者》,說實話,我讀書有一種勁,不讀到最后一頁,總是不能舒一口氣。 我先談談讀這本書前的事。去年夏天的《遺落的南境》讀完后,有一段時間不打算再讀科幻書,不過上個月末,當我看到隔壁室友桌上放著《銀河帝國》后,讀科幻的感覺又有了。有許多經典之作我都沒讀過,所以倒是有一大堆可以挑。打開雨果獎,星云獎雙獎的書目后,我上上下下找了一圈,圈定了幾本書,比如卡西莫夫的《神們自己》,蓋曼的《美國眾神》。但是在圖書館檢索之后,意外發現這些書有的沒有(《神們自己》),有的外借(《美國眾神》四天前被外借,有點不巧),不過幸運的是,《神經漫游者》的“可借”還是亮著的。 拿到這本書,等了三天,我才有時間來讀它。故事的劇情發生在一個有著先進技術的時空,有著各種各樣的改造人,外植體,以及“網絡牛仔”。而主人公就是一個失而復得自己的能力的“網絡牛仔”——我理解來就是“駭客”。劇情主線就是一個人找到了主人公,然后又陸續“招募”隊友,最后完成任務的故事(極其簡易且不成功的概括),聽起來似乎是經典好萊塢套路(我想到《西游記》)。但是這個任務的執行離不開“網絡”,任務的目的離不開“人工智能”。這應該是最大的不同和特殊之處。 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作者描寫“駭進”非常的形象——意識接入“控制臺”,投影到一個網絡空間中,突破”冰墻”(有點類似防火墻),拿到資源。這種表現手法在如今的影視劇中司空見慣,但是在當時可能是首創(不太確定)。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作者對意識(或精神),肉體的探討。在開頭,主人公就提及到對于網絡牛仔,肉體是被“輕視”的,對于人生低谷的主人公來說,讀后感肉體仿佛“囚籠”。到后面,又一項黑科技展示于我之前——意識的轉移。主人公能夠將意識轉移到同伴的身體里,當然書中主人公只能做到“感同身受”,不能與同伴進行交流溝通,這其實更像是“視野共享”類似的。再接下來,主人公的意識被任務的目標——人工智能“神經漫游者”投入到一個虛擬的空間。這時候其實意識和肉體就不再是分割開的兩部分,“也許你真的在這里”,當死去的琳達(主人公的“愛人”)(可能不是,但是對于主人公有非凡的意義)出現在這個虛擬空間的時候,主人公覺得——“她,那蜷曲在火光中的她,也是假的”,但是到最后主人公離開這個崩潰的空間時,他將自己的外套遞給了琳達,說出了這句話。以及在最后一切被摧毀之前,“生活在這里仍然是生活,與真實毫無二致”。人工智能“神經漫游者”的臨終言辭仿佛是說“沒有肉體的存在也是存在”。 相伴隨著這個意識與虛擬空間的一個概念是時間差。虛擬空間的幾天等于現實生活的幾分鐘,這個想法很有意思,非常有啟發意義(我覺得可能啟發了許多影視劇)。 《神經漫游者》始終是有特殊的意義的,這是在于它開創了許多新概念與引導了一種新的風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作者吉布森開創了“賽博朋克(cyberpunk)”這一科幻流派。作者:刀口爾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