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氣揚的故事春秋時期,楚武王派大將屈瑕(xiá)帶兵去攻打羅國。楚國大夫斗伯比去送行。回來的路上,他對自己的侍從說:“我看,這一次屈瑕恐怕要吃敗仗了。你看他走路的樣子,腳抬得高高的,神氣十足,肯定沒把敵人看在眼里。(原文是:‘舉趾高,心不固矣。’)”
斗伯比回來馬上就去見楚武王。他對武王說:“請你趕快派兵去支援屈瑕吧。”楚武王有些奇怪,說:“我們已經(jīng)沒有軍隊可以派了,這你是知道的,為什么還要這樣說呢?”武王的夫人鄧曼是一個聰敏的女人,她對武王說:“我看斗伯比這話的意思,不是真的讓你派援軍,而是想告訴你,屈瑕這次出兵自以為是,覺得依靠以前的戰(zhàn)績,這次打羅國是小事一樁,所謂驕兵必敗。他這是提醒你要教訓(xùn)一下屈瑕。”楚武王醒悟過來,于是趕緊派人去追屈瑕,可是已經(jīng)追不上了。
屈瑕在帶領(lǐng)部隊渡過鄢水的時候,由于事先沒有認真謀劃,結(jié)果遭到了羅國軍隊的左右夾擊,一敗涂地。屈瑕覺得沒臉回去見楚武王,就一個人跑進山谷中自殺了。楚武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沉痛地說:“這是我的過失呀,我沒有聽從大家的意見就派屈瑕為將,才導(dǎo)致今天的失敗。”
成語“趾高氣揚”由“舉趾高,心不固矣”演變而來,形容驕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樣子。趾,腳趾,這里指腳步;氣,神氣,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