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掃除道》讀后感15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26 ![]() |
|||||
《掃除道》讀后感1500字: 有一本書真的是奇怪,奇怪在于這本書似乎不太輕易獲得,因為要打掃一下衛生,清理一片地方才能購買這本書。事實上在大的平臺上確實是搜索不到這本書的,但在部分讀書會的平臺上能夠買到這本書。 這本書叫《掃除道》,被歸類為企業管理的品類當中。是說一家企業通過六十年如一日的打掃形成了一種文化,而這種企業文化在幫助企業發展的過程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甚至書里提到說一筆數額很大的合同就是因為對方看到了這家公司的大門被清理得干干凈凈而簽下的。 打掃衛生這個動作我們好像經常做,我當然說的是那些喜歡干凈講衛生的人。我也經常在飯后負責洗碗,擦洗餐桌等等,也習慣把東西擺放整齊。原先確實有過這樣的體驗,就是心情不爽或者壓抑的時候,通過把房間打掃干凈,把東西擺放整齊,擦洗凳子桌子等方式可以把自己的心情變好起來。心理學上的解釋是說,當你心情不好,抑郁,對事物提不起興趣的時候,你很容易封閉自我,與周圍的事物失去鏈接,這個時候有很多種方式通過和周圍的事物發生鏈接產生新的關聯,逐漸走出困境。比如跑跑步,跳跳繩,打打球等等。而相比較之下,打掃衛生來得更容易,而且能夠立即看到反饋結果,一目了然。 《掃除道》這本書中,總結了因為打掃產生出來的一種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關聯,因為這種關聯生成了幸福感,奉獻,敬畏等等好的品質。但街道上或者公司里那些負責清潔工作的人身上似乎又看不到這樣的效果,因為那畢竟是一份底薪的養家糊口的工作罷了。而《掃除道》里的打掃衛生,是企業管理者帶頭做的,往往是管理者在清潔一個小便池,旁邊就是員工在上廁所。我想這樣的現象是幾乎見不到甚至不能理解的事情吧。但確確實實這種文化產生了不一樣的東西。如果是心甘情愿的這么做,可想而知這家企業對外提供的服務和產品是多么地不一般。 我們的校訓或者是所在公司的文化,幾乎沒什么例外地提倡什么創新、真誠、奉獻、感恩等等數不清的優良品質。但實際上這些詞是那么的抽象,都知道是好詞,但怎么做到呢?可能連管理者都不清楚,可能連管理者都不知道怎么表達這樣的東西。而打掃這個動作,那種自覺地,讀后感集體地,至上而下地打掃似乎可以承載這些想表達又表達不出來的抽象的優良的品質。我想稍微地總結一下打掃這個動作所帶來的東西,以便尋找除了打掃以外還有什么動作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畢竟日本這樣的文化落地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似乎能理解能接受,但是提倡不出來。而且“掃除文化”是六十年如一日的文化,那幾乎是一個人的甲子。 首先第一點,敬畏感。給自己打掃可能沒有這樣的感受,如果是給別人打掃或者給集體打掃,并且這種打掃是自我意愿的,或者可以說是一種義工,自愿者。這樣的打掃行為有一種“卑微感”,而這種卑微感能產生一種敬畏,敬畏是一種謙虛不自大的感覺。 第二點,結果實時反饋。抹布往上一擦,桌子立馬變得不一樣,干凈與不干凈立馬可見,你能夠馬上看到你付出的結果,而且結果讓人賞心悅目。能夠得到一個正向反饋進而進入正向循環。 第三點,隨時隨地。打掃這件事,幾乎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這是一件只要想就能馬上能做的事。哪怕是拿起一塊鏡布擦拭手機屏幕這樣的小事都可以隨時發生。 第四點,成本低。這里的成本包括打掃這件事本身需要的文化水平,需要的工具等等。只需要你愿意,只需要你行動,只需要你付出時間就能做,同時能熏陶你的素養,一個愛干凈的人,需要創造干凈的環境,創造干凈的環境就暗示你遠離那些腌臜的東西。這里不是說那些有潔癖的人就素養更好,反而這是一種過了度所呈現出來的病態的表現,而且這種過于追求干凈的表現已經有可能影響到了周圍的人。 可能還有其他打掃這件事產生的正面的積極的影響,目前而言我只看到這四點。倘若一件事能產生這樣四點特征,也不見得只有打掃這么一件事能產生“掃除道”,可能還有更多的方式產生更多的道。而且別忘了,這是一個甲子年總結來的。作者:衍霖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