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2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6/6 ![]() |
|||||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2000字: 10月份秦德林老師在他的講座中向大家推薦了很多書籍,其中《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最終,我通過網購得到了它。該書的作者是美國教育專家帕克.帕爾默。讀這本書如同與作者面對面交談,收獲的不僅是經驗和勇氣,更是一份對教學事業日益堅定的決心。以下是我邊引用書中的內容邊結合自身的經歷收獲的心得。 心得一:找回真我,繼續前行 “我是用心的教師。有時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歡喜。真的,當我和我的學生發現可探索的未知領域,當我們面前展現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當我們的體驗被源自心靈的生命啟迪所照亮,那時,教學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然而在另一些時候,教室卻如此毫無生氣、充滿痛苦和混亂——而我卻如此無能為力——此刻的所謂教師就像無處藏身的冒牌貨。于是敵人無處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學生,那些我自以為熟知的學科,還有那有賴此業謀生的個人苦衷,都與我作對了”。 讀到這些,我與作者形成了共鳴,這不正是我自己嗎?在重復的課堂教學中,我曾經激情澎湃,也曾困惑迷茫。一路上滿懷激情、也滿懷希望,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一種莫名的恐懼悄然襲來。恐懼什么?就像書中所說“恐懼自己久而久之會產生職業倦怠,恐懼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恐懼自己達不到家長、社會的高要求,恐懼教育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教師怎樣消除內心的“恐懼”,做一名受學生愛戴的好老師呢?我覺得,主要看教師如何與學生溝通,從而點燃學生的激情了。我初當教師的三年,可謂是激情燃燒的歲月。現在回憶起這三年,我不禁感嘆:年輕真好!那時候的我,面對的是連音標都不會讀的高一學生。于是,我與學生一個個談心,鼓勵他們多讀文章多問問題,消除他們對英語的“恐懼”。我也親自帶領學生參加學校和市里組織的英語演講比賽,在預選時,我為班級的選手一個個糾正發音,培養臺風,在復賽時我與他們一起備稿。就這樣,我與學生迅速融合在一起,我們之間的相互“恐懼”也就不復存在了。在這三年里,冬天,我會和學生一起在雪地里,踏雪打雪仗;春天,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和學生一起野炊,拉練;尤其在高三時,時間比較緊,午間我與學生一起在教室里學習,有時糾正他們英語筆記里的錯誤,有時幫他們尋找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有時和他們談心,幫助他們緩解高考前的心理壓力。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高考中,學生大部分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績,升入自己理想的學府。畢業后,每逢節日,他們都會通過短信或微信發給我美好的祝福,此時心頭都會有一種難以抑制的幸福感。回想這個三年的工作,我深深的領悟到,教師與學生應該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找回真實的自我,繼續前行。 心得二:扎根教學,關注共同體 “世界上沒有優秀教學的公式,而且專家的指導也只能是杯水車薪。如果想要在實踐中成長,我們有兩個去處:一個是達成優質教學的內心世界,一個是由教師同行所組成的共同體,從同事那里我們可以更多地了解我們自己和我們的教學。”在帕克·帕爾默看來,有兩種共同體,一是教師與同事的共同體,二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體。這兩種共同體對于教師個人的意義不同。 教師與同事的共同體是教師成長的一個平臺。對此帕克·帕爾默進一步明確:“世界上只有一種誠實的方法可以用來精確地評價多元化的優質教學,就是身歷其境。我們一定要觀察彼此的教學,起碼要偶爾做到這點,而且我們一定要更多的時間討論彼此的教學。”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一個學習型的教師,讀后感包括向同事學習。目前各個學校正在舉行不同類型的賽課,但是,部分教師聽課積極性不高,同事之間的相互學習這個最為簡便易行的方式往往被輕視或忽視。其實,只要我們愿意學習,總會發現不同老師不同的亮點與優勢。這種學習不僅有益于自己,也是對被學習老師的一種肯定,進而促進他們良好地自身認同與發展。同時同事之間的相互切磋,也有利于打開我們的視野。帕克·帕爾默認為:“如果我想教得好,則一定要去探究我的內心世界。但是我可能在那里迷失,不斷自我蒙蔽和故步自封。因此我需要一種同事之間相互切磋、對話的共同體的指引——何況這樣的共同體可支持我經受住教學的磨煉,給我在任何名副其實的教學單位都能找到的累積的集體智慧。” “好的老師具有聯合能力。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系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當優秀教師把他們和學生與學科結合在一起編織生活時,那么他們的心靈就是織布機,針線在這里牽引,力在這里繃緊,線梭子在這里轉動,從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編織伸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共同體就是教師教育的手段,是師生共同的精神空間。普遍認為,教與學只是知識的傳遞,但是如果沒有師生之間精神的溝通,知識的傳遞就是冷冰冰的,塑造的人就是冷漠的。沒有精神共通的教學不能稱之為教育。因此我愿意將師生之間的共同體稱之為“生命共同體”。我將會扎根自己的教學,總結出符合學生實際能力的教學材料,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手段,激發學生關注課堂,從而在課堂上提升自己的學科素養。作者:王起坤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