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查令十字街84號》讀后感15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7/9 ![]() |
|||||
《查令十字街84號》讀后感1500字: 來自陌生世界的善意,請隨我同行,我將再次擁抱你——題記 初次捧起這本書,藍白相間的封面格外清晰,一張簡易且略帶模糊的圖片印在正中,充滿了年代感和文藝氣息,我想這該是符合作者往常寫作劇本時的獨特品味,而對于閱讀完整本書的讀者們來說,這樣的設計別具一格且充滿畫面感和故事帶入感,而內容上,作者用書信獨白來闡述和描繪故事,更是本書的另一精彩看點。 我帶著些許疑問,開啟這場書海之旅。我起初對于查令十字街84號這個地方僅僅局限于認為只是一個為海芙小姐提供精良書籍的地方,能夠提供精神糧食的地方,并未被吸引,但從整個寫作的背景來看,美國和英國之間的故事,國家之間的戰士和政治歷來都會和本國人民息息相關,永遠也擺脫不了現實下槍林彈雨和冷熱交替的殘酷。但從1949年10月的第一封信到1969年4月最后一封信,主人公海芙小姐與查令十字街84號一家書店的各工作人員之間的這根情感紐帶,整整堅持了20年之久,從一個普通購書者(簡單書信的往來)到相互幫助的好心人(實際利益上的相互關切)再到已深念心底的陌生人角色,都是背后最走心的相互對待。也正是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才會有如此難得且值得珍惜的情感,然我們也不難想象,最后的結局注定是充滿遺憾的,一直到書店里的工作人員相繼離開、到其他的人的去世(因戰爭或饑餓或疾病),弗蘭克和他的同伴們始終未能見到海芙小姐,最終也只是一個留在腦海、從書信中想象的美好人物形象,這也是本書最遺憾的地方,作者如此寫,我想也是為隱射那個時代的果感與現實。 反倒如果最終作者將結束改為偏美好的氛圍,我倒覺得與自身也與現實情境不符,相對比較不合理,也就沒什么值得讀者們思考和總結的地方了。最后一封信里說道:即便人都離開了,可書店還在,永遠在那里,作者依舊可以回味這份美好的記憶,從心底,就像最初的那份善意永遠埋藏在心底,美好如初。 讀完整本書,讓我最感動當屬海芙小姐與查令十字街84號工作人員之間20年之久寫的書信往來到最后的彼此相互取暖的真切情感,我在想在那個戰爭且充滿憤恨的年代,怎么會有人能做到如此般將心比心,真切往來,將自我心中善意給予到那么多人,并不帶有任何目的性,讀后感而至始至終用行動在證明他們的善意,這個時代下仿佛其它人性的光輝不受任何負能量所影響,人們進行著他們最本真的行為和使命。本書讓發印象最深刻一句話,她寫道:“你們若恰好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帶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 看完整本書我才明白,虧欠二字屬實,情感上的虧欠是致命的、不好受的,對于未能見到查令十字街的伙伴們永遠是遺憾的,對于只能用書信來表達情感永遠是無奈的,對于無法弗蘭克等人在心里永遠的情感累積到最后消散,是痛苦的。這句話深深表達出了作者對于他們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情感的虧欠與內疚之情,也反映出作者對于這個時代無限的感慨與悲哀。 反觀中國社會,從國共相爭再到閉關鎖國~等等事件,其實在那樣的時代下,人們的生存及生活并不是那么容易,我們中國人大多是自私的,在到如今的老人摔倒訛人、保健品買賣等事件,都說明時代需要進步,需要人們坦誠相待,善意先行,太利益化的世界永遠不會絢爛多彩。像書中如此的善意與真情值得我們為創造美好的世界努力學習,本書將人性的光輝也體現到了極致,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坦誠及人與社會如何正確相處都是值得我們深深去思考和學習的。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