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中庸》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6/6 ![]() |
|||||
《中庸》讀后感1000字: 怎么開始讀《中庸》了? 說到“庸”,我一直覺得應該同“慵懶”“庸才”聯系到一起,已經四十多歲了卻還這樣來認識中國人自己的文化,真是可悲的很。最近,我來看鳩摩羅什傳記發現他是先了解了傳到西域的《老子》《易經》,才來到中原弘法和翻譯佛教的。我也發現自己在佛教典籍的學習中,自己感覺缺失了很多應該知道的常識,所以我覺得反哺《學》《庸》等古代中國的典籍很有必要的。中國宗教界也是這樣,凈慧長老當年直陳中國佛教的“官”“闊”“俗”“霸”,又有多少人警醒,真到把刀放到自己的頭上來了,還沒有發現問題在哪里。像老和尚那樣既有中國古代儒道文化底蘊,有能深入佛教經藏的善知識難找呀!我們必須自己回來《學》《庸》。 我對學習古典的一點認識: 我覺得古人學習,最重視的是“言傳身教”。我們現在的老師很難做到“身教”,我也看了網上對于丹老師的評價。我還聽人講我們本地的一個企業家推動傳統文化教育,自己卻轉身就罵街。因為文化的斷代和缺失,我們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真的不好找到好的老師。電視上、網絡里魚龍混雜,我們也不知道怎么來辨別!寺院里開法會,參加的人很多,但是有幾個是為法而來,齊云鹿老師說:“聚在一起是熱鬧,現在關鍵的還是遠離教法的精神實質”。讀毓老師的講記,其實也覺得很生澀,因為我們之間還是很有距離的,但是毓老師對當代的社會現象還是有很深刻的認識的。另外,毓老師的講解多是用經解經,《中庸》解釋引自《易》《禮》《春秋》還有《老子》,當然我們沒有對中國古代文化的整體的深入,也不一定會在單本的學習中有大的獲益。慢慢來吧,“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毓老師還指出《中庸》和《易經》互為中表,因此了解了《中庸》,還要來學習《易經》,才能更好的學以致用。 毓老師力主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認為中國文化不可分割。 毓老師老師認為臺灣的佛教,看著熱鬧,實際上爛七八糟。他對印順法師、圣嚴法師和證嚴法師基本上是肯定的,但是認為應該“道濟天下”,不是“慈濟天下”,不能只解決人民肉體上的問題。 毓老師往往對于一句經文,解釋的很遠,所以這時候我讀得不知道怎么回到經文上去了。毓老師的思路很開闊,除了引經據典,還很跳躍,一不留神就跟不上了。跟著毓老師來學習純正的,不摻雜西方東西的學問,應該是一件趣事。我兩天讀完了毓老師的中庸,雖然并沒有把握住他的思想精髓。但是覺得從來沒有的痛快。毓老師說:“國有道一言足以興,國無道一默足以容”不是孔子思想的本懷,應該是漢儒加進去的。中國人應該有擔當,中國文化不能在我們手里斷送了。中國文化要有自信,從我做起,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者:懶看閑書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