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讀后感600字!
社群主義的社群應該從哪里來,誰能知之。
讀完有些收益。作者桑德爾最后提出“共同體主義”或說是“社群主義”的主張。他的很多觀念類似社會主義了。不過他與社會主義的最大區別在于,他的政治主張脫離了對經濟基礎的分析,只是空泛的提出我們應該如何參與政治,過什么樣的政治生活,而忽略了,離開經濟基礎,對任何政治理念的主張都將失敗。沒人會聽你啰嗦,除非你解決其經濟生活的問題。富人永遠按富人的方式行事,利益集團將永遠以自身利益為向導,再“公正”的理念也無法打動他們。當然,他們中的個別人會同意,總有這樣的人存在,但這些人不能多到改變世界的地步。
另,社群主義沒提到一個關鍵點,是什么樣的理念或者事實形成了這個“社群”?桑德爾大概認為國家足以形成這個社群,行政單位,例如一洲一郡足以,他提出的有關共同體的主張都是以美國這個國家為背景和基礎的,美國人應該如何如何,似乎美國人天然就是一個共同體,但,我很懷疑。我同意社群這個概念,但是社群應該基于價值觀而非地理區劃,應基于文化、理念而非一些非必然因素的人群的聚集。
另,美國這樣大一個國家,3億人,其成為一個共同體,是有天然缺陷的,現在的美國在走向分裂而非團結,例如種族問題它就沒辦法解決,這個前提下提“共同體”的建設有何意義呢?中國當然沒有美國這個問題,但是,假如社群基于理念和價值觀,那么是否可以無限制擴充其人群規模呢?恐怕不能,我的直覺告訴我理念和價值觀的影響力只能囿于一個特定范圍,例如只能有效輻射至20萬人,或者100萬人,超出這個范圍,其影響就會走形,導致混亂、反噬和失敗,這個事情跟管理層級問題有些類似、有些關聯,但也不是同一個問題。
古代圣王時期,圣王之所以可以產生那么大的影響力,是不是跟古代人人員規模有限(通常就幾萬人到幾百萬人的規模)有關呢?值得研究。
|